劳动午报
美国

劳动午报社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,原为北京工人报社,正式复刊于1993年,2000年12月更名为劳动午报社。报社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11月7日,李大钊、邓中夏等革命先驱在北京创办的《劳动音》杂志以及后期的《工人周刊》、《北京工人》,这是北京地区最早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人报刊,为现代报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劳动午报社秉承历史文化,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发展壮大。目前,报社拥有两报一刊一网,即《劳动午报》、《劳动手机报》、《工会博览》杂志、劳动午报网。两报一刊一网,正在以准确的定位,超前的意识,服务的理念,丰富的资讯,时尚的设计,扩大社会知名度,努力把报刊办成综合性、有特色、进主流的工会机关报刊,成为首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文化传媒品牌。

劳动午报

《劳动午报》是北京市总工会机关报,正式复刊于1993年1月1日,4开16版。版面主要内容包括:工会新闻、维权报道、时政新闻、区县新闻、文化体育新闻、财经新闻、今日关注、国内国际新闻等。目前,《劳动午报》已成为综合性新闻日报,深受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。

劳动手机报

《劳动手机报》是2011年4月8日由北京市总工会批准,委托劳动午报社创办的新型电子媒体。

劳动手机报主要依托手机媒介,由报纸、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,是报社力创的新型电子传媒。

工会博览

《工会博览》杂志是北京市总工会机关刊物,再次复刊于1984年10月,16开本,为旬刊,每月3期。刊物主要内容包括:上旬刊,以及时报道全总、市总、基层工会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工会版;中旬刊,以刊登党建理论、工运理论及其他理论文章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版;下旬刊,以各类社会、文化热点话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版。目前,《工会博览》杂志已成为各级工会工作者、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刊物,被誉为工会干部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,成为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优秀期刊,北京市一级期刊。

劳动午报网

劳动午报网是2005年2月由劳动午报社创办的报纸电子版阅读平台,目前主要栏目有要闻、图片新闻、副刊一览以及电子版查询。

光辉历程

发轫

李大钊、邓中夏、罗章龙等革命先驱于1920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办了《劳动音》周刊(杂志),1921年7月底北京党组织又创办了《工人周刊》。《劳动音》和《工人周刊》是我国最早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人报刊。

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,发动和组织工人、指导工人斗争,在李大钊、赵世炎等亲自倡导下,积极策划新的工人刊物的创办工作。1925年6月15日,由中共北方党组织主办的《北京工人》周刊(杂志)在北京创刊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。1950年2月,北京市总工会宣告成立,《北京工人》、《北京工运》、《工会工作》等市总工会的刊物相继创刊。1967年4月20日,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《北京工人》报。

复刊

改革开放后,北京市总工会党组经请示市委批准,《北京工人》杂志于1984年10月再次复刊。开始为双月刊,1986年1月改为月刊。1984年12月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志为《北京工人》杂志题词:“祝《北京工人》成为职工群众大家看、大家办的首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鼓舞者、喉舌和镜子。”

1992年末,市总工会决定在继续办好《北京工人》杂志的同时,恢复《北京工人报》。《北京工人报》是面向首都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会工作者的政治性综合性报纸,于1993年1月1日正式复刊,向全国发行。

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。2000年12月,《北京工人报》更名为《劳动午报》,2001年1月,《北京工人》杂志更名为《工会博览》。

发展

《劳动午报》、《工会博览》始终遵循“三贴近”原则,努力坚持“服务工会、服务职工、服务企业、服务社会”的办报办刊宗旨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全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,为推进首都工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报纸由创建初期的周二报、周四报发展到现在的日报,已成为北京市主要综合类主流媒体之一;杂志由月刊发展到现在的旬刊,成为了北京市的重点期刊。

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,报社正在以准确的定位,敏锐的思维,超前的意识,全新的理念,丰富的资讯,时尚的设计,努力扩大报刊的社会知名度,树立美誉度,增加发行量,做到以先进的文化启迪社会、以正确的理念引导职工,把先进的经验和新鲜的信息传播给读者,努力将报社打造成为“工会、职工、企业、社会”四位一体的立体新闻宣传平台。

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,2011年,报社创办了《劳动手机报》,对劳动午报网进行了升级改造,一个“两报一刊一网”的复合型传媒格局开始形成。

相关导航